藝術家介紹
2015 年,纖維藝術創作者陳淑燕(燕子)與擁有阿美及噶瑪蘭族(Kavalan)
血統的部落竹藤編工藝家杜瓦克.都耀,於花蓮縣豐濱鄉成立「光織屋─巴
特虹岸手作坊」,使用在地素材結合部落工藝,以樹皮布、草木染、手造紙
等素材,製作噶瑪蘭族竹藤編魚筌(sangku)造型,作為當代藝術、地景藝
術、燈藝、空間環境裝置。光織屋坐落於台 11 線上,隔著公路正對廣闊的
太平洋,迎來東海岸的日輝月色,盡情擁抱浪聲與風雨,氣候和風土,人對
山、海、天的感知,同樣也是創作靈感的來源。
展覽經歷
展覽
2023 「潛行的靈光」,臺灣燈會原住民主題燈區,臺北
2022 「漂浪之舟 希望種子」,宜蘭壯圍沙丘藝術節地景藝術節,宜蘭
2022 「帶著山的記憶 我們在此匯流 迎風航行」,新北市美術館移地行動 <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 > 裝置創作展, 新北市
2021 「斜坡上的瞭望」,2021 南迴藝術季,臺東
2021 「身即部落 – 扎根在流動中的原住民當代藝術」,宜蘭縣政府,宜蘭
2018 「光的居所」,臺東生活美學館,臺東
2017-2018 「壯美的自然」,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,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,南投
2017 「來自土地的精靈」,清大藝術中心,新竹
2016 「島嶼的風,自然呼吸」,新浜碼頭藝術空間,高雄
相關經歷
2020 統籌規劃與設計執行 < 花蓮縣參與 2020 臺灣燈會友好城市燈區案 > 后里花博森林園區,臺中
獎項
2021 地景作品 < 巴特虹岸 – 在這安居的地方 > ,第七屆公共藝術獎
名稱 島舟之洋
媒材 複合媒材
年份 2023
運用結合樹皮、纖維、漂流木、鋁線等多元材質,創作如舟船、如果實、如種子的造型懸掛在展場的戶外,表徵流動、航行、傳播的意象,呼應「出臺灣說」(Out of Taiwan Hypothesis)的南島起源論,對應著南島語族的遷徙史,無論是地理、物種以及人文,台灣一直是充滿生命力、揉合多元特質的富饒之島,同時面向太平洋,洋中之島的我們並不孤獨,彼此有關係,串聯、流動、蔓延著自我的特色與生命的因子。